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

關於梵體劇場

梵体劇場,1994年成立,原名極體劇團,2005年改團名。


梵體/梵体在身體訓練及創作風格上,承繼了溯源劇場的訓練精神,希望透過自覺性的身心鍛鍊,喚醒表演者體內潛在的原質;揉和了舞踏異質化的訓練,嚐試不同狀態的身體型態之開發,
並使之詩化,希望每一場創作都呈現深刻且精準的心與心的對話,經由呈現過程的交流,喚醒觀眾內裡的潛質,共同品嚐此「真實的流動」。

我們相信表演者的身體是「容器」,吸收各種表演淬煉的結晶,舉凡善/惡、美/醜、明/暗、愛/恨、卑俗/神聖、喧嘩/寂寥、傲慢/懦弱、創造/毀滅,都並存於人的身體裡,我們意圖喚醒潛藏在身體中各種有形、無形的知覺,挖掘這隱藏著無限變化的小宇宙。

「梵」乃出自佛語,一種內在平靜的狀態。

「体/」有身體、團體、天體等多重意義。由內而外,透過「体/體」來傳達,淬練與實驗身體之關係。探索天體大宇宙,始知「平衡」。我們採用「体」字是因為「体」寫法簡單且裡面有「人」,因簡單也更具「禪」味兒。由「人」「大」「十」所構成的「体」,其右下方的「十」如同一個人的丹田(中心),透過十字丹田一筆而上連向天,從十字丹田往下則與地相連結。意象由人而接天地而梵向宇宙。 

/劇」字是藉由「居」「」的意象,如同和尚過河,河上只有一條繩索,如果要過河,必須保持覺知狀態,才能安居刀索之上,這是一種修行。

梵体場除了平時的身體訓練與不定期的創作發表之外,還積極地與美國、德國、丹麥、義大利、哥倫比亞、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、印尼、中國等交流及合作,在創作上保持新的思考方向,並印證梵体場原本所堅持的創作思考及風格:在身體及心靈上尋找一種極致及平衡的無限可能。

梵体以身體寫詩,詩化身體語彙提供了多重想像的空間給觀眾。


身體之道
梵體劇場堅持從探索人的自身出發,在身體訓練及創作風格上找到人類心靈中最原始、純粹、深遂的表現元素,自然呈現如詩般的韻律,平時以「提煉身體的覺知」為目標的身體訓練,近年來更堅持「以歌入身,由身引聲」的獨特風格,從台灣傳統歌謠採集著手,企圖尋找屬於台灣的特殊身體風格,力求每一場創作及表達皆如心與心的對話,深刻且精準。 目前梵體劇場除了平時的身體訓練與不定期的創作發表外,亦與國際間頻繁交流合作,試圖在創作上帶來新的思考方向,同時秉持極體劇團原本堅持的創作思考及風格:在身體及心靈上尋找一種「與生活、歷史、文化相結合且多面向」的無限可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